
本網訊 2022年1-2月,我校醫心鄉印公益服務社團指導老師廖歡、鄒潤海、李思雨、周小娟、文靜、祝艷、劉于蘭帶領湘潭本地學生對我市各縣市區村醫現狀開展調研活動。
本次調研為期20天,范圍為湘潭市岳塘區、雨湖區、韶山市、湘潭縣、湘鄉市,共走訪村醫95名。
在實地走訪調研后,團隊成員對鄉村醫生現狀有了更清楚的認知。調研結束后,隊員對問卷及采訪記錄進行匯總,形成了調研報告。調研報告顯示,走訪的95名村醫中,40歲以下的20人,40-60歲52人,60歲以上23人。學歷方面,中專及以下72人,占比76%;大專及以上23人,占比24%。執業資質方面持有鄉村醫生資格證78人,占比82%,具備執業助理醫生以上資格17人,占比18%。
此次調研過程中,團隊發現農村衛生室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每個村至少配比了一名村醫。但鄉村醫生群體還存在學歷層次偏低,缺乏高學歷人才;系統性培訓較少,培訓缺乏針對性;醫學技能水平偏低,村醫工作環境基礎設施設備均落后,面對疑難雜癥等復雜病歷缺乏應對手段等問題。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校黨委副書記左澤文建議醫心鄉印公益團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和探索:一是出臺針對性的鄉村醫生培訓標準體系,可以依據較成熟的質量體系,運用全面質量管理的標準制定鄉村醫生培訓標準體系。二是建立線上線下結合的鄉村醫生培訓模式,線下培訓內容要注重實用性和技術性,線上培訓利用數據庫技術、虛擬仿真技術等,實現各類信息資源的跨時空共享和真實情景式學習,借助網上資源的建設縮小醫療資源的差距。(圖/文 鄒潤海 廖歡)